儿童节一向被我们视为是快乐、开心的象征,但事实上他的由来却充满了悲伤与眼泪。1942年6月,捷克发生“利迪策惨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一个原本生机勃勃的村庄就此变得死气沉沉。随后集中营内又有88名儿童被纳粹用毒气残忍毒害。二战结束后,即便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可是长期的战争导致世界各地经济陷入萧条。没有基本生存能力的儿童的处境则更为艰难,有的被迫当童工,生活得不到保障,有的人身患传染病,一批批死去。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以及改善儿童的生活,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会议正式决定将每年的6月1号定为国际儿童节。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的悲哀气氛也逐渐被喜悦冲淡。孩子是世界的宝藏,因此各个国家都发挥了“奇思妙想”,为孩子编织了一场美好的“梦境”。俄罗斯会在这一天举办大型主题庆祝活动,并且成年人要在六一这一天“放弃自己”,完全服从于孩子的安排。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将斋月后的第14天定为“糖果节”,非洲西部的国家大多会有持续一个月的“儿童狂欢节”。 可是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热衷于过六一儿童节的不只是小孩子,还有早已经过了儿童年龄的成年人。对此有人不禁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为什么成年人如此热衷于过儿童节?巴尔扎克曾说“世上没有哪一种幸福不是靠天真无知来的。”小时候我们总是热衷于扮演成年人的游戏,可是直到我们真的变成大人,过着996的日子,日复一日在外奔波,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在生活的重压下丧气的如同一条败家之犬,这时才发现原来成年人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还隐藏着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的心酸。 当初美好的憧憬照进现实,童年的稚气反而带来了中年焦虑,因此对于80、90后的人来说,追求儿童节更像是在生存的残酷竞争和社会压力下的一场集体“恶搞”。在这一天,他们可以暂时卸下生活的重担,重新回归孩童状态,再次对世界充满好奇,这是一种返老还童式的自我治愈。儿童是意识不到“童年”这个概念的,只有等我们长大了才会懂得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所以儿童节其实是成年人向童年致敬的节日。走了一圈再度回到起点,可你早已不是当初的你,可能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在此祝愿所有的孩童们六一儿童节快乐。 |